2025年4月11日下午,传播学党支部与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组织开展“导学思政下午茶”,本次活动以“承文化薪火之炬:新闻传播学子的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为主题,通过师生对话,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子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使命与担当。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代表有党委副书记王丽君,传播学党支部教师代表王德胜、刘悦坦、袁晓川、冯强、周敏五位老师。参加本次会议的研究生代表来自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的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活动由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李荣华主持。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新传人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坊”,聚焦青年学子在实习实践、表达能力、应试能力和面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在交流活动中,硕士生李乐豪以“沟通技巧——再部落时代的口语传播”为主题进行分享。分享期间,他积极与同学互动,探讨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区别以及口语表达最终目的。在技巧讲解环节,他提到讲好普通话要注意规避山东方言习惯带来的发音误区;强调具象表达能营造想象空间,鼓励大家脱离文字稿,用生动口语传递信息;还通过现场示范,阐述了副语言弥合作用,如上台的正确姿态、自然的肢体动作以及手势摆放对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是“文化寻踪”,围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讨论。硕士生胡岩竑以“从《只有红楼梦》探寻传统文化创新密码活态传承”为主题,基于观演感悟,将剧目划分为经典重构、先锋实验、读者史诗三类。她提出,该剧运用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演绎自然元素,营造沉浸体验;通过独特空间叙事融合多感官设计,重塑观众临场感;同时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赋予观众互动决策权影响剧情,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提供新思路,引发听众深度思考。硕士生周旸以“传承的脉络——公共文化赋能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新重构与活态传承”为主题展开分享,首先,她介绍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知识工艺与乡土价值内核,结合实地调研经历,直面应用场景萎缩等困境,提出构建智能数据库、提炼特色视觉元素、打造IP文创及专属APP等创新举措。周旸强调,以公共文化赋能为抓手,推动年画从技艺传承向精神载体转型,融入现代艺术与民族精神,扩大区域影响力,实现新时代的传承发展。


活动尾声,教师代表依次总结发言,为本次研讨锚定方向。王丽君关注师生沟通实效,提议搭建常态化面对面交流平台,期望以思想碰撞激发学术创新活力;王德胜深入解读文化自信理论根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系统阐释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性,点明文化自信向文明主体性升华的内在逻辑,鼓励学生立足现实问题与教师互动,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袁晓川着重强调导学思政的实践价值,将其定位为职业能力训练场与文化传承交流枢纽,倡导以鲜活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此外,其余在场教师围绕活动优化路径、跨学科融合策略等议题建言献策,为后续活动开展与学术研究提供多维思路与可行方案。

活动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围绕传统文化领域深入分享探讨,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深化了对文化传承创新的认知,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此次“导学思政下午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实践与价值塑造的成长路径,为师生搭建了珍贵交流平台。作为新时代新闻学子,相信未来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同学们定会将所学化为行动,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创新,用专业和创新书写传统文化发展新篇,担当起传承者与创新者角色,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文 杨蕙帆
图 高艺芯 杨蕙帆 程怡杰
审核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