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350VIP浦京集团第八期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在逸夫信息楼A109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我们助理研究员杨帆、14级博士生王娟娟两位嘉宾主讲。两位学者分别围绕“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对外表达”的主题和“旅游传播中的乡村文化主体性”的主题展开分享交流。我们青年学者袁晓川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议伊始,杨帆介绍了近代民族主义和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并明确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内涵,由此引申到五四运动在近代民族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纽约时报》的“读者来信”栏目的重要性。随后,他详细阐述了选题缘起:近年来,学界尚未出现对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对外表达的专门性研究,其选题有助于拓宽五四运动史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基于此,他对历史时期《纽约时报》的13篇读者来信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梳理,将其分为:前情与铺垫、对话与交锋、失望和期望等议题。最后,他指出五四运动期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读者来信,彰显出了中国日益觉醒的民族主义新面貌,也为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奠定了舆论基础。
围绕“旅游传播中的乡村文化主体性”的主题,博士生王娟娟进行了分享。分享之初,王娟娟介绍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密切相关,如何发现并认识乡村文化主体性,对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极大联系。基于此,她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乡愁和乡怨问题,并运用参与观察法、田野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的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回应,并从国家、媒体、市场、民间四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其对乡村文化精英、乡村女性主体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古建筑蕴含的乡村文化进行了具体的案例研究再现。
与会过程中,学者杨帆就韩国“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相似之处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并分享了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外交的相关书籍。博士生王娟娟分享了其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趣事,并就乡村旅游传播的研究方法及乡村旅游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至此,我们第八期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